另一種人生風景

他青春年少時,曾是臺灣大學第一屆學生會會長。他從政治系畢業後,積極投身政壇,成為臺灣最年輕的政務官。步入中年後的他,為了孩子與母親,毅然決然褪下政治戰袍,回到鄉下老家開始晴耕雨讀的生活,甚至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社長。人生下半場的急轉彎,讓他見識到完全不同的人生風景。他笑著說:「我現在是一頭幸福的水牛。」他是羅文嘉。

從一間圖書館談起

2004年,羅文嘉擔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時,桃園縣新屋鄉的鄉長向他提出興建客家文化會館的請求。但是羅文嘉不希望再增加臺灣「蚊子館」的數量,若真要為民謀福祉,應該將經費用在更迫切的需要上。他憶起兒時由於家境清苦、缺乏良好學習環境的經驗。因此他突發奇想:把「客家文化會館」跟「圖書館」結合在一起,不但完成鄉長的請託,也藉機推廣閱讀,並在館內提供免費的兒童美語課程,給予偏鄉孩子學習外語的機會。如此天馬行空的想法,讓他在籌備的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但他卻不厭其煩地四處遊說、尋求資源,只源自他最單純的初衷:「我要做有意義的事,即使只為了一個孩子的幸福。」

創辦「我愛你」學田

為了讓孩子親近大自然以及陪伴年邁的母親,羅文嘉決定淡出政壇,選擇返回家鄉,展開田園生活,一頭栽進有機稻米種植。對讀書人來說,捲起衣袖褲管容易,但彎腰除草插秧難,但他卻樂在其中,創辦了「我愛你學田」。

「種田的初衷,是要支持偏鄉教育,所以叫『學田』;而命名為『我愛你學田』,則是希望吃到這米的人,懂得分享、知道愛人。」

原來在他離開客委會之後,依舊掛心圖書館的美語班的營運經費。羅文嘉提到:宋朝時,土地是生產糧食的地方、糧食會帶來財富,但是書院卻是不事生產的機構,因此官方設置「學田」,將販賣糧食的收入用於辦學。因此,他效法古人精神,用賣米的收入支持美語班,之後甚至還加開了音樂班。就這樣一步一步,他與家鄉的關係愈來愈密切,雖然常常得做自己不熟練的事,但心裡卻愈來愈踏實。

是「書」店?「舒」店?還是「蔬」店?

後來有一天,水牛出版社創辦人彭誠晃先生來找他,說近年因網路發達,出版社經營困難,但又不捨已有半世紀的出版社熄燈,於是想將延續命脈的重任託付於他。雖然羅文嘉不確定自己能經營多久,但想起小時候喜愛閱讀的悸動,還是答應接下了這別具意義的任務。

可是,從來沒經營過書店的他,根本不知道該從何著手?他只想開一家不一樣的書店。因此,水牛書店最特別的地方是:可以拿一本舊書、換一本書店架上二手書;在地學子只要在新屋附近的圖書館累積借閱 20 本書,就可從書店選一本書帶回家。如此以善意循環出發的書店,雖然有愛,但仍難以維持正常營運,於是羅文嘉和工作伙伴們討論,決定到臺北來開店,用臺北書店的營收照顧鄉下書店。

但都市裡競爭者眾,水牛書店該如何脫穎而出呢?羅文嘉想到結合啟明學校,讓讀者們除了看書、喝咖啡之外,還能在這裡預約視障按摩的舒壓服務,所以朋友笑他開的是「舒」店。後來因為鄉間朋友自產的蔬果經常豐收銷不完而放在店頭寄賣,就這樣「書」店又變成了「蔬」店。最後,因為不想浪費賣不完的蔬果,在書店旁邊又開了家法式小餐廳。

另一種人生風景

羅文嘉改變了水牛出版社,水牛出版社也改變了羅文嘉。他說:「當一頭水牛,只要辛勤耕種120天,就有稻米可以收成;但是當政治人物,卻永遠無法預料收成。」年少時的他,堅信要從政治著手,才能改變世界,但之後發現,這其中仍會涉及權力鬥爭、利益分配,他只能退出;即將年過半百的他,為自己和水牛帶來新的核心價值「土地、孩子、分享」,他露出滿足的笑容說,他非常享受現在的生活,因為在跟自然、跟人們真心實意互動的過程中,他知道他可以選擇過一個平凡、幸福、飽滿又簡單的人生。

相關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