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心中的第一名

褚士瑩,作家、公益旅行家,是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但你們知道他還是一個「航海家」嗎?曾經坐在講台下的褚士瑩,利用這次短暫在台灣的時間重回母校,跟同學們分享他的生命故事:為自己的幸福而活,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學習成為你喜歡的那個人。

褚士瑩笑說為了試圖在工作與生活間平衡,自己是個有三份工作的男人。一份是主業,即從2002年以來,籌設、管理位於緬甸北部山區的有機農場,進行農業稻物轉作,以期望當地人民能夠自給自足。同時協助監督聯合國等各種外來資源在當地的建設­,以NGO工作者的角度,看見需要,並且實際針對需要給予協助。而另一份副業是為了滿足喜愛旅行的精神。要找到一個能夠四處冒險同時能夠生活的工作並不簡單,他索性去考取水手執照讓自己能夠合法的登上任何一艘郵輪,將他帶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十幾年來在異地工作,台灣這塊土地終究是根。褚士瑩渴望維繫與家鄉的連結,於是他化作眼睛,透過文字將在各處各地的所見所聞,記錄成書,試圖把不同面向的視角分享給在這座島上的人們。而這樣的他,目前心滿意足的親近土地、親近人群,過著自己口中不會遺憾的人生。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

褚士瑩談到自己的生命有三次歸零的經驗。在「歸零」的過程中,強迫自己重新回到原點的最初狀態、停下腳步思索人生,因而重新拾得生命的智慧。經歷過這幾次的經驗,才逐漸成為自己喜歡並對生命有熱情的人。

在學生時期,褚士瑩面臨作為「旅行者」的第一次歸零。當時他背起背包獨自到印尼旅行。第一次踏上陌生的土地,他才發現「真正重要的問題,學校都沒有教,更沒有所謂標準答案。反而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都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從這樣的經驗出發,他鼓勵同學把握尋找可能的機會。每一個細微的差別都會創造出不同的可能性。

29歲那年,褚士瑩經歷作為「水手」的第二次歸零。即便生活看似安穩,但那時候的他卻強烈感受到夢想實現並沒有讓他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於是他學習放下當下的所有,按下人生的暫停鍵,以水手的身分讓大海教導他謙卑。

褚士瑩的第三次歸零,發生在年過三十之後。那時他剛剛開始以「NGO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現實的情境讓他看到外在事物下真正的本質。雖然對方曾經想盡辦法把他趕走,但選擇相信的「好人」最後真的變成像是他的「家人」。「決定他是好人的那一刻,讓我學會在不把人身上貼標籤」當他面臨許多困難的抉擇時,選擇不以外在的框架判斷好、壞。褚士瑩提醒同學,因為這些歷經過的困難,才讓此刻的美好更顯珍貴。

我沒有什麼成就,但我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緊接著在下一場勇氣場的講座中,褚士瑩進一步分享如何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和他的10種具體方法。其中包含以下幾點:一、經濟獨立,用自己的方式看見不同的世界與價值觀。
二、在不確定目的地是哪裡時,要懂得「適時的」停下來,而不是一直盲目的跟著大家往前走。
三、認識自己的價值,即便是出社會後,也要懂得薪水與價值的區別。
四、當個有國際觀的人,和不同類型、不同年紀的人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在他們身上看見在原本的舒適圈所無法看見的。

除此之外褚士瑩也鼓勵同學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應該「做事情」而非只是「想事情」,以行動力了解實際操作的情況,往往比用頭腦想來的直接又接近真實。而最重要的,是獲得愛的能力。一個生命如果要具備自身的價值,就不能只追求己身的生存,而要能夠照顧另一個生命。當以上這些目標都逐漸達成,每個人都能夠當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

演講最後,現場同學互動熱絡,紛紛發問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和對未來的不確定,褚士瑩用自己的經驗,分享人生便是一直嘗試與調整步調的過程,每一次的調整,都能夠更加靠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而生命中所有的計畫都是為了自己與所愛的人,不斷前進。

相關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