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十八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2022年第十八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於10月15日、16日舉辦。今年的會議主題為「多元價值中的人生選擇」,邀請海內外學者、專家透過視訊參與,探討包含公共議題、應用倫理學、價值抉擇、生活美學、生命成長中的價值迷思等多元議題。兩天會議透過視訊方式辦理,將近四百位關心生命教育的學者、教師線上參與研討,共同思考有關價值思辨的重要議題。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開幕式致詞影片中表示,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接受訊息方式、學習方式與面對社會樣態相對以往複雜,如何在環境不斷的轉變下,引導學生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在多元的價值中探索自己,並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是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並感謝所有深耕生命教育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教育現場的夥伴們,也期盼經由本次研討會的交流分享,碰撞出更多生命教育發展的可能。

10月15日上午由前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江丕盛首先進行「宗教信仰進入公共空間的意義」專題演講,探討在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中,信仰在文化與歷史薰陶下,信仰群體所演繹的社會關懷與責任,進而反思在表達自我價值與實踐行動時,對彼此尊重與包容的議題。

接著由國立臺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教授,以德國醫師職業規範修法案例為借鏡,提醒國人面對相關議題時,勿成為缺席的他者,應有更多的對話與關係支持,喚醒社會對自主權與生命權這兩項珍貴人權的保護及重視。

論文發表的部份由長榮大學杜嘉玲副教授發表〈氣候危機的價值共同體〉,以氣候變遷伴隨生態環境失衡帶給人類社會的影響來審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佛光大學周鴻騰助理教授發表〈大學生在社會性科學議題情境下的倫理抉擇——孝親安康學習模式之應用〉,探討「以孝為本、推己及人」的孝親安康學旅如何提升長者的安康效益,並喚醒大學生實踐愛與關懷行動的真誠心。

當天的焦點論壇「多元的生活美學」是由臺灣大學楊植勝副教授主持,邀請屏東大學賀瑞麟特聘教授、真理大學劉亞蘭副教授、輔仁大學何佳瑞副教授和臺北大學黃薏文兼任助理教授一同研討美學議題。探討內容包含生活美學與地方創意、賽博格和生物藝術發展、莊子的美學、以及角色扮演的還原之美。內容豐富多元,開啟關於「美」的不同想像和思考。

10月16日上午由政治大學馮朝霖教授給予專題演講,主題為「游牧美學與生命轉化——電影《游牧人生》的聯想」。透過電影為聯想,探討德國漂鳥運動、另類教育中的漂流與尋度、教育哲學與生命教育的深刻意涵,思考在充滿複雜、無常、不確定性的時代,如何提供韌性的教育,在人生旅途中從溧流、去執、自由、創造、認同轉化到自我創化,自在從容地向前。

接著登場的論文發表包含:臺灣大學王榮麟副教授發表〈行為者的意圖影響行為的可允許性嗎?〉,探討極端無關論、溫和無關論、極端相關論、溫和相關論和先知後意的無關論等五種主張的異同,分析其核心主張之間的蘊含關係。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張奕融博士級研究員發表〈規範根源混合論是否具有說服力?〉,對張美露、Behends的根源混合論進行深刻分析討論。下午場次由文藻外語大學王志堅副教授發表〈法律的價值判斷——論色情片的著作權保護問題〉,嘗試從人性尊嚴作為人權的基礎開始,以人格權作為人權的核心內涵,對判斷色情片建構一種法律價值體系。東吳大學張峰賓助理教授發表〈包容還是公平——跨性別運動員的價值思辨〉,探討訴諸科學相關標準、公共理性和目的論式的思考,無法解決包容與公平兩種價值的衝突,仍需在包容與公平兩個價值中,接受妥協方案。四篇論文內文包含理論論證和實例應用的討論,從不同角度進行價值思辨的研討。

壓軸登場的「生命成長中的價值迷思」焦點論壇,由中國文化大學傅皓政教授主持,邀請天下雜誌標竿書系盧智芳總編輯、同心華德福實驗教育詹雅智執行長、臺北大學王冠生副教授進行交流,三位與談人分別由個人生命經歷、對成功的迷思、人智學視角看教育、教育現場實例等各種視角探討在生命成長中的各種價值迷思,論壇 內容呼應生命教育教師實踐議題,引起許多回響。

兩日研討會從不同角度切入,探索價值思辨議題,結合理論基礎與應用實務,引發與會者深刻的反思、許多線上與會者相繼提出疑問、意見與學者專家交流研討,內容精彩深刻,會議在熱烈的參與、反饋中圓滿完成。

相關相片